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Beijing Polytechnic),是一所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所公办专科学校,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财政部第一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学术研究、学校文化、现任领导、学校荣誉、校友情况、校园环境等介绍
学校溯源于1958年建校的北京邮电工业学校。1999年8月,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序列管理。2004年6月,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合并成立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07年3月,原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原北京二轻工业学校、原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原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四所中专校并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截至2023年6月,校园占地807亩,建筑面积33.7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24.5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2亿元。校内建有包括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8个,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60个。建有北京市工程师学院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试基地3个。图书馆建筑面积2.7万平米BOB手机客户端,藏书近120余万册,电子图书170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生7150人,高职学生6492人,贯通培养学生(基础教育阶段)658人。有教职工862人,其中专任教师529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71人,博士学位教师88人。
1958年,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创建。1964年,北京市半工半读机械制造学校创建,后历经北京仪器厂技术学校、北京仪器厂721大学(合署)、北京仪表技工学校,最终更名为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北京市二轻机械厂半工半读职工学校创建。1999年8月,北京一轻工业学校、北京市轻工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6月,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撤销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建制。2008年,北京市机械局职工大学、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北京市汽车工业总公司职工大学、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北京二轻工业学校并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2010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年5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第二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列入教育部、财政部“双高计划”第一轮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实施第二批“一帮一”行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支援湖北工程职业学院。2021年7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教育司发布《关于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的公示》,其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列。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办48个高职专业。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845人,其中专任教师52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56人,博士学位教师10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8.8%;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15人,占41.3%;专业课教师382人,双师素质比例达93.9%。拥有全国优秀教师5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4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4人,北京高校学术创新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1人,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6人、职教名师7人、高创名师1人。9名教师入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聘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逯家富作为学校专业建设的首席专家,“长城学者”陈勇和高级工程师、飞机铆装钳工高级考评员白冰如作为学校的专业带头人。

截至2023年6月,学校2个专业群获批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5个专业群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教学创新团队12个、北京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8个,北京经开区中试基地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358个;校外实习基地303个,建有北京市工程师学院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试基地3个。3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在线门课程获评北京市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3个、参与5个。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药品生物技术、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景泰蓝生产性实训基地、奔驰汽车制造实训基地、生物医药中试生产性实训基地、大数据应用生产性实训基地
2022年,学校获评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BOB手机客户端平台、二等奖7项,获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12部教材参与“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评选。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23年,学校20部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教师近五年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3项,总数名列全市第一。获批“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7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获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与突尼斯自由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依托自由大学开设海外技术技能培训基地,2022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名留学生,越南汽车维修员工举办专业技能线上培训班,为安东油田技术集团伊拉克分公司新入职的80余名伊拉克员工进行了中国文化主题培训等。
截至2023年6月,学校与北京鑫开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承道智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技术开发项目,联合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工程师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超过90家,与北汽新能源、久其软件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2个,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7个,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70多个,服务北京奔驰、中芯国际等企业200余家,建立与内蒙古、贵州、、甘肃等6省职教扶贫对接机制,实施“火种计划”,为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等省市百名乡村教师进行12天专业培训;开展京蒙协作乡村振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面向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村两委”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小微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专题能力提升培训;与北京门头沟清水镇椴木沟村、洪水峪村结对“引智帮扶”,派驻村支教服务,与西宁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京青专家服务活动”,共安排对口支援学校干部和教师跟岗挂职交流7人次。
截至2023年6月,图书馆馆舍面积2.2万平米,有纸本藏书近120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4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850多种,各类数据资源库30多个;设置有1300多个阅览座位。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教育》是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主办、经北京市版权局批准的内部刊物(批准号为:京内资准字0713-L0089号),设有教育与教学、经济与管理、科技与应用、人文与艺术四个栏目,主要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学术交流,主要刊登高职教育教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
截至2022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共拥有6个市级创新团队,3个校企合作研发中心。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生物制药技术中心、食品饮料研发中心、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哈希技术服务中心。市级创新团队: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创新团队(么居标,2008年获批)、生物技术团队(辛秀兰,2009年获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团队、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团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创新团队等。
2021年,学校获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6项,国家级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项目1项,完成各类横向课题50余个,实现成果转化5个,获得授权专利207件,发表论文310余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近100篇,出版著作10部,获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2022年,学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16项,获授权专利415项,为企业提供中试服务、科技攻关,承接企业技术服务210项。
校徽中心位置是两个大写的字母“E”对称组合,分别代表Education(教育)和Enterprise(企业),寓意校企合作,两个E的组合又像一条大道基石,两个E的中间是负形为一个“北”字,点明北京之意,E字组合上方的三颗星,代表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中心位置下方的数字“1958”,表明学校的创建年代,中心的立体背景象征着地球,校徽整体色调为深蓝与浅蓝的变化。

2022年1月,学校获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生物化工专业方向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2月,学校获批全国高校思想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建设单位。9月,学校入选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10月,学校获批成为北京市科协高校创新联合体建设单位,获2022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中等城市(Medium-sized City)是指我国人口在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代表城市有拉萨、台山、原平、凌源等,中等城市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人口规模,地域规模来划分的。
张晓,女,1973年7月生,汉族,湖北通山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无党派,1994年7月参加工作。
赵成,19岁男生,“糗事大百科”博主,写微博1年粉丝60万,每月进账2万元,女粉丝奉送雅号“糗君。